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林清玄访谈录节选》阅读题附答案(与林清玄的对话)

    正文概述 今生今世   2025-08-14 19:26:57  

    试题内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个人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穷苦,想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在当时看来,成功就是拥有财富、权势、影响力等。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一家报社,还主持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文章被广泛传播,书籍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是个挺成功的个体。但当时,我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成功与快乐之间存在这种矛盾。慢慢地,我发现,如果能够真正快乐地生活,那么即使不成功,也能比别人更受欢迎,甚至还能让人喜欢。在都市中努力奋斗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追求物质享受,内心充满迷茫。所以,单纯的成功并不能满足人,而真正的快乐需要与成功相平衡。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无法预知的。我会分析作品的方向和主题,然后基于当时人们的需求来创作文章。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的一所小学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学校的小学生读了我三篇文章,文章也被选中在学校的小学教材出版物上发表,被老师、家长以及小学生的同学 reader们热情地接受了。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在相似,但深层的意义完全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喜欢掉书袋,语言简练,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相比之下,我的文字难读、简单,甚至缺乏深度和思想性。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中,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洒脱自在的人物。苏东坡的作品有很多日常生活元素,比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他描绘的是一个高洁脱俗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西方作家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人对我的影响更大。我喜欢周作人的风格,但我不受到他的影响。我更喜欢简洁、浅显的文章,注重生活化和自由派的思想,而不是停留在单纯的哲学思考上。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传统和礼仪活动是有意义的。人们在传统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果完全摒弃传统,我们便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也就失去了自信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把握。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有帮助。新闻报道需要在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突出重点,新闻从业者通过采访、访谈等方式深入基层、贴近生活,从而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这让我明白,在新闻写作中,如何突出主题,如何以事实为基础支撑观点,是新闻从业的重要经验。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快与慢并非一成不变。

    林清玄:慢生活强调从容、有定力的生活态度。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批评我说慢生活会让年轻人失去动力,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其实,一个人如果保持从容的心态,即使生活看起来缓慢,也能收获快乐和满足感。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是些不必要的现象。人们在追求快速的成功时容易忽视了真正的社会价值和人民的幸福感。媒体炒作书籍、文章,就像是在沙滩踩脚印,潮水过后脚印消失得无影无踪。出版界的繁荣与衰落其实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我们应该更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外界的高度评价所影响。

    【相关链接】:

    ①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林清玄 《人生最美是清欢》

    ②观照文学哲学中的精神,沉默是重要的。在“敛于中而发于外”中,人们往往保持内心的安静,但又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展现出生活的真谛。

    如果一个人过于沉溺于沉默,可能无法真正触摸到生命的本质;但如果一个人能够平复内心,同时对外显露出一些光芒,就能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深度。

    ——林清玄 《灵性深处开莲花》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访谈包括林清玄作品风格成因、作品热卖原因,林清玄对国学热的看法、对慢生活的理解、对出版界商业炒作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B. “清净心”“欢喜心”“平常心”“柔软心”是林清玄坚守的人生心态,也是他能写出那么清雅的文字的根本原因。

    C.林清玄觉得作品受欢迎和被理解是两回事,受到什么样的理解和欢迎无法预期,但让人读懂比受到欢迎更有意义。

    D.访谈中记者提问方式多种多样,以直切主题、直接发问为主,兼有推问、旁问,形式上有是非问、特指问。

    8.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失去快乐的成功没有多大意义,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而一旦忽视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C.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他认为周作人太喜欢掉书袋,缺少对古典的深沉思考,发出来的一点点意见是浮光掠影,不足为道的。

    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E.对于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

    9. ①清醒的人生认知。快乐比成功重要,提倡从容的慢生活态度——他的作品很好地反映了这两点。这对其清新淡雅的文字风格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②阅读名家名著。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③新闻工作经历。受新闻从业经历的启发,写文章重点突出,文字浅显易懂。

    已知范本范文网,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已知范本范文网 » 《林清玄访谈录节选》阅读题附答案(与林清玄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