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内容】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与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起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可以让玻璃球浮起来,但问题是不同的辅助材料效果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并记录下来。
(并请一些会浮起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⑵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适当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师:现在已经有了部分成功实验的结果,现在让我们把记录表和统计表仔细整理一下,观察这些数据的变化,并看看有没有规律可以总结出来。
(并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认真填写数据表格)
活动效果评估: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来探究浮沉现象,还能够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记录整理的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并结合教师的评价反馈进行总结)
【教案内容】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好教案是必须的。但是编写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所以必须对每一项内容都有充分的准备,并且能够清晰地呈现给听众。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探索浮与沉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幼儿对浮与沉现象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浮与沉原理;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使水球浮起来,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1、水球若干个;
2、不同种类的塑料杯(如陶瓷杯、玻璃杯);
3、水杯或沙漏等容器;
4、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1)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浮不沉’。先看看你们能不能预测哪个球会浮起来,哪个不会?”(2)师:“(请小朋友观察水球,提问)谁看到它会沉下去?”(3)生:小明说“沉”,小红说“浮”,然后老师补充“不一定”,并引导学生回忆书本上的内容。
(2)活动展开:
(3)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水球,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探索浮与沉的奥秘吧。”(4)生:小组讨论如何让自己的水球浮起来。(5)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如塑料杯、陶瓷杯、玻璃杯、泡沫玩具等,并引导学生尝试
(6)师:“然后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记录表,帮助大家整理结果。”
2、活动操作:
(1)小组合作完成水球的浮沉实验。(2)教师进行记录并展示成果。
(3)师:“现在让我们来看这些数据,从中找出规律和结论。比如:为什么有些杯子里装满了水但水球依然沉下去呢?还有哪些材料能让水球浮起来?”(4)生:小明回答“泡沫”,小红说“塑料杯”。
(5)师:“那其他材料呢?”(6)生:“玻璃杯。”(7)师:“好的,我们把结果整理成一个记录表,并讨论一下这些现象的规律。”
3、活动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浮和沉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以后要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世界。”(2)生:小明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