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梅花的古诗,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西江月 梅花》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素面翻嫌粉染,洗妆不褪唇红.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rioide山下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山间的梅花,实为朝云的仙风自若是仙,以雪默然自观。
词的上阕写山间的梅花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山间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慕,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山间的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染”,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洗妆不褪唇红。
作品赏析
这首咏梅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rioide山下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山间的梅花,实为朝云的仙风自若是仙,以雪默然自观。
词的上阕写山间的梅花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山间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慕,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山间的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染”,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洗妆不褪唇红。
(《顾随文集·东坡词说》)顾随深赏极爱开端二语,自是不差,而从“满”、“看”两字悟出“清幽高寒”及“圆寂”之说,似有未谛。“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上片写早梅的花香、风韵,引到赏梅之人,而逗引的妙趣也不可轻轻放过。客来花下,寒雀自当惊飞,此原无足怪,妙在雀亦多情,迷花、惜花已尽此三句之中,故花之美艳绝伦及客之为花所陶醉俱不待繁言而明。
下片写高人雅士在梅园举行的文酒之宴,借衬出梅花的风流高格。痛饮又能诗的人是能诗的人。其实,能诗者又不限于其字面意义为善于写诗,这里暗用刘禹锡寄白居易诗句“苏州刺史例能诗”,(时白任苏州刺史),以称美杨元素的文采风流。
作者又有《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词云:“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也是此意。“坐客无毡醉不知”,又用杜甫赠郑虔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语。醉不知主是宴会主人杨元素醉了,宾客之醉亦可见。主客的高情逸致,梅花的高格也不难想知了。花谢酒阑春到也,非指一次宴集时间如许之长,而是指自梅花开后,此等聚会,殆无虚日。
此词既不句句粘住在梅花上,也未尝有一笔不写梅花,可谓不即不离,妙合无垠。词中未正面描写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而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办法来加以表现,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