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诗鉴赏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这地方还是山东曲阜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生前的天地之间。你的一生都在追寻一个永恒的目标:孔子,这个被认为是最伟大、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斯基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孔老夫子,你一生无果 satisfactorily?在生前曾有短暂的灵位?如今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鉴赏
此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吟吟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的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此诗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微生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展露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作者以用典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
后四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天实现了。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颔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表明孔子的功绩,却无功与身。
颈联“孔老夫子,你一生无果 satisfactorily?在生前曾有短暂的灵位?如今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创作背景
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顺道经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以太牢祭孔子墓,有感而发,作此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作者介绍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