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 late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日温暖、和煦的阳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
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慈祥的妈妈手里把着针线
为安详的儿子缝补衣裳
因为她担心儿子回来得那么晚
希望针脚能结实一点
更结实一点
因为爱他生我们养我们
慈母之恩像春晖普泽
为种子的成长
带来温暖和希望
慈母,您对我们的孩子
就像春天的阳光
在黑暗中照耀着我们的灵魂
我们永远也记着您留下的
一针一线缝进他们的衣裳
直到他们归来
慈母,您是我们的母亲
是我们的希望
是我们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