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散文讲述了桑枣作为一种独特美食的历史背景和吃法。虽然主题相同,但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这个季节正是吃桑枣的最佳时节,桑枣以前并不起眼,因为多,因而不为人们重视,只是孩子们的娱乐型美食,这种美食集娱乐于健身于一体,还能培养团队精神。
桑枣红时便看到了希望,勾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便把摘桑枣当做一门心思去做。相约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摘,一边摘一边往嘴里送。
不管农村还是城里的孩子都经历过这种游戏兼享受美食的这一课,我也一样有过这种甜甜的回忆。到了女儿四五岁时,家附近的河边上也有几棵桑树,偶然经过时发现地上已落了一层,我便带上女儿来品尝。
与我家平房相邻的一位退休老中医看到我带着满嘴紫黑的女儿,便笑着招呼:
"采桑枣去了吧?这是样好东西,多食有益"。
"陈老,这桑枣与草莓性格相同,是否营养也一样?”我停下来请教陈医师。
“那可不一样,别看草莓好看,还在市面上当水果在卖,价格也高,但它与桑枣可不比,这些生在野外的桑枣营养价值要高出它四五倍呢。”陈医生肯定的回答。
"听说桑树一身都是宝,叶可养蚕,枣可清肠,还有其他价值吗?”我虚心地请教起陈医师来。
“要说这价值就要看各人的实践经验和对中医的理解了,在我的行医生涯中倒是有几个例子,我曾遇到过来的中年男子,每天夜里他都会全身汗出如洗,衣被都湿透。经一年多的治疗不见成效。当时我随手开出方子,让他每天服用干桑叶6克,用米汤送服,只三天时间便夜汗顿止。
还有一鼻出血患者,屡用凉血止血药就是不止。后来我在原方中添加了桑白皮15克,病人服了两剂即告血止。这些都是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这些都是古代医学典籍中的方法,现在的医生都不会用此方法了。
后来我也百度查找有关桑树的种种益处,确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法。
又一日与一老作家喝茶聊天,谈到桑枣,正好说到他的兴趣处,就此打开了他的话匣:
西汉刘秀为王莽所败,身中刀伤箭毒,因有桑枣充饥、解毒逃过一劫,后来他做了皇帝便欲对有过救驾功劳的桑树封王,谁知太监因桑树已果实落尽,便误将椿树封了王,那曾经救驾的桑树却被气的肚肠破裂,因此史上就有了“桑树救驾,椿树封王,气得桑树破肚肠,旁边笑坏了傻青杨”的传说。
今天的桑树不少都是枝杆破裂,皆因这个历史典故。
小小枣儿,身后还有如此不平凡的经历,而且还是滋补佳品,这倒是我当初所没想到的。
每天晚上我都要花一小时左右来查看微信,群里不少人在晒着他们吃桑枣的图片,分享他们的美食快乐,突然又勾起了我对桑枣的欲望,同时又在想:此时枣味可能与当初枣味有了区别,当初那丢进嘴里便甜入咽喉的感觉不知还有没有了,或许,桑枣在历经现代社会的提炼变得“物稀为贵”?
当一个人拥有了正常的风景,他便可能忘却了另一条路上的风景,或许,当年原生态的风景会比现在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