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率:可能性(Possibility)
教学目标: 1. 知道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了解可能、一定和不可能的含义,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 在游戏中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可能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引入可能性
- 简单解释:用“可能会”、“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生活例子:
- 明天会下雨(可能);
- 这本书一定是好的(可能);
- 纸箱里全是绿色的球(不可能)。
2. 掷骰子的实验
- 实际操作:指名学生掷骰子,观察结果。
- 验证可能性:
- “可能会”:掷到任何数都是可能的。
- “一定”:掷到一个特定数的可能性最大。
- “不可能”:掷到超出骰子面数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3. 连珠球的游戏
- 游戏规则:从盒子里连珠球,完成指定颜色数量的目标。
- 操作体验:
- 每个颜色出现的概率相同;
- 确定每个颜色出现的可能性后,连珠球顺利形成。
4. 小组讨论与交流
- 分享结果:各小组总结他们的游戏结果,并解释可能性的含义。
- 教师补充:
- 可能性是基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不同结果的概率不同;
5. 课堂练习
- 判断是否可能
- 考察学生能否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
- 连珠球游戏:
- 指名学生完成连珠球任务,观察结果。
6. 总结与反馈
- 回顾知识点:强调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布置作业: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可能性教案:击鼓传花与骰子游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 使学生能够说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并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事情。
教具准备
- 可以制作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卡片(如课件或实物)。
-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转盘模型,包括两个骰子和一些彩笔。
- 转盘模型图片、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
- 多次试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猜测游戏规则
- 你正在准备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在课件中看到的是谁呢?
- 观察试验结果
- 观察前面的实验数据,思考当试验次数逐渐增加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有变化趋势。
二、动手实验
1. 用小卡片模拟击鼓传花游戏
-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小盒子或卡片盒。
- 每人抛一次硬币(或掷骰子):
- 如果是硬币,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 如果是骰子,每个面上的数字出现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 记录结果:
- 对比全班统计的结果。
- 分析是否可能出现3种情况(除了正面和反面外还有第三种)。
2. 实验分析
- 提问:
- 当试验次数较小时,比如10次或20次时,结果会不会出现3种情况?
- 当试验次数增加到100次或更多时,结果是否趋于稳定?
三、知识迁移,实际运用
1. 帮助唐僧解决下棋问题
- 提问:
- 这个转盘的设计公平吗?为什么?
- 其他人建议用骰子来决定“老鹰”和“鸡”的人设计得更好。为什么?
2. 驱动骰子实验
- 每位学生掷两个骰子:
- 第一次记录掷到的点数。
- 第二次再次掷骰子,累计得分并比较两人的得分。
- 分析结果:
- 谁设计得更好?为什么?
- 如果让每位同学各选一个数来当“老鹰”,哪个设计更公平?
3. 自主转盘验证
- 借助课件中的转盘,让学生们自己模拟不同的得分规则,并记录每次转到的数字及其累计分数。
- 让学生讨论:
- 点数较大的区域是否应该越多?
- 如何使总分接近?
四、总结
板书设计:
1. 出现的可能性
2. 可能的情况(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
3. 公平的游戏设计
课后小结
教师反思: 通过这次教案的实施,学生们在动手实验中不仅理解了事件可能性的概念,还能够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有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如何准确计算可能性),但整体内容安排合理,既有理论又有操作性,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如果需要更深入地探讨概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可以参考后面的“骰子游戏设计”教案。
课件,盒子,黄、白两种球,抛硬币统计表。
设计思路:本节课学习的可能性是概率的初步,即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要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确定性,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有些事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
1、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感受到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课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谁来和我玩一玩?
(叫一个学生上来和教师玩,其他学生猜出谁会赢)
2、小组之间玩一玩,猜猜谁会赢!
二、猜硬币,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生:硬币。没错是硬币,硬币有两个面,印有1元的一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一面是反面,老师抛一抛,你们猜一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教师连续抛两次,由学生猜出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小组互相抛一抛,猜一猜。
三、摸球游戏,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
(一)感受“一定”。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玩的东西不止是硬币,还有乒乓球呢。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喜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猜猜摸球的游戏,体验一下可能性的几种情况。
2、教师在空盒子里放进三个黄球,问:如果请你在盒子里面摸一个球,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摸到的是黄球。
师:为什么摸到都是黄球?(提问)
生:因为盒子里面只有黄球,所以摸到的一定是黄球。
请学生上讲台摸一摸。
3、举起来让大家看到,是什么球?(黄球)
师:像这种情况我们是可以确定的。所以摸出来一定是黄球(板书一定,并在后面贴三个黄球)
(二)感受“可能”“不可能”。
1、师:你们想动手摸一摸吗?(想)请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盒子和乒乓球,把三个黄球和三个白球放进盒子里。
2、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在你们盒子里面任意摸一个球,猜猜可能会摸到什么球?
想好的同学把眼睛张开。把你想的结果大声告诉你同桌们。
3、学生大声地讨论。
4、师:看你们说的那么高兴,老师很想听听,谁来说说?(当学生不会时,老师提醒,当箱子没有这种球时,就不可能摸到这三种颜色的球)
5、师:好,现在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每人摸两次,记得放进去后一定摇一摇,开始。
6、学生摸球活动。
7、生1:摸到2个黄球。
生2:摸到2个白球。
生3:摸到1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也就是说,你们摸球时,有时摸到黄球有时摸到白球。这是为什么?谁来说说?
(提问)生;因为盒子里面有两种球,一种是黄球一种是白球,所以摸到的有可能是黄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小结:像这种有时会摸到黄球有时会摸到白球的不确定的现象就是可能性的第二种情况。(板书:可能,并在后面贴上3颗黄球)
师:同学们请注意,在你们盒子里面没有红球来,蓝球吗?
8、那,通过这个活动 you 们明白了什么?谁来说说?(当学生不会时,老师提醒,当箱子没有这种球时,就不可能摸到这三种颜色的球)
9、生:因为盒子里面没有红球,也没有绿球和蓝球,所以不可能摸到这三种颜色的球。
10、师:像这种情况我们也是可以确定的,当箱子没有这种球时,就不可能摸到这三种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并在后面贴上红球绿球和蓝球)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摸球活动,我们知道了可能性存在哪几种情况?全班回答。
11、小结: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摸球活动,我们知道了可能性存在着三种情况,它们分别是“一定”“可能”“不可能”。(全班齐读)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课件演示)。
2、涂一涂。
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设计一个涂色方案吧!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方格,并注明了“想”这个单词可能被涂上颜色的概率是多少。然后请每个小组同学根据你们的想法来涂色并记录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涂色。
师:涂色的规律决定了概率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个可能性都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确保游戏规则公平。
五、总结可能性
1、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概率的基本知识: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些概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掷骰子、抛硬币等游戏,要确保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游戏才是公平的。
3、老师提醒我们,当我们在讨论概率的时候,要先明确事件的可能情况和每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在讨论时要保持谨慎,避免错误的理解或计算。
六、课后作业:
1、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2、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概率的演讲。准备时间:5分钟;演讲内容:介绍你所学的概率知识,结合实际例子解释你掌握的概率相关概念。
3、观看视频节目《概率与生活》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点。
4、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概率来解决一些问题,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