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各类日照图归纳》
一、各类日照图归纳
- 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
- 太阳从东方升起,在同一天进入夜晚状态,最终从西方落下。
-
区域性特点:同一区域的地表昼夜时长相同,不同区域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
日照图分析三大步骤
- ① 确定自转方向和已知经纬度。
a.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星指向南极星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b. 东经度数值越大,越向东;西经度数值越小,越向西。 - ② 根据太阳光线与经线的关系确定节气和季节。
a. 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与某一条经线重合为二分日。
b. 累积太阳高度角:昼半球中央经线为正午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 -
③ 根据直射点的纬度确定昼夜长短。
a.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昼长或夜长的一半。
b. 高纬度地区昼越短,低纬度地区昼越长。 -
日照图判读与应用
- 确定已知经纬度的位置,确定昼半球和夜半球中央经线的位置。
- 判断昼夜时间的变化范围,区分昼夜长短的区域(极昼、极夜)。
二、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
东经度与西经度的判断
a. 同一地区,东经数值越大→越向东。
b. 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减小。 -
正午时间的判读
- 正午12时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的位置。
-
方时的判读:昼半球中央经线为正午,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
-
太阳高度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a. 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
b. 直射点的纬度=90°-昼长或夜长的一半。 -
昼夜长短的判读
a. 纬度变化:同一区域的地表昼越短,北半球;昼越长,南半球。
b.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三、日照图判读与应用(二)
-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
根据直射点的位置和纬度确定正午太阳高度角。
a. 直射点的纬度=90°-昼长或夜长的一半。
b. 高纬度地区昼越短,低纬度地区昼越长。 -
判断昼夜时间范围
- 区域性特点:同一区域的地表昼夜时长相同,不同区域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
极昼与极夜:北半球昼越长,南半球昼越短;南半球昼越短,北半球昼越长。
-
判断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
a. 区域性特点:同一区域的地表昼夜时长相等,不同区域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b. 极昼与极夜:直射点位于昼半球中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位于夜半球中心→昼越短,夜越长。
四、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三)
-
判断昼夜节气的变化范围
a. 区域性特点:同一区域的地表昼夜时长相等,不同区域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b. 极昼与极夜:北半球→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昼越短,夜越长。 -
判断昼夜时间的长度
- 区域性特点:同一地区的地表昼夜时长相等,不同地区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 极昼与极夜:直射点在昼半球中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在夜半球中心→昼越短,夜越长。
五、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四)
-
判断昼夜变化的范围
a. 区域性特点:同一区域的地表昼夜时长相等,不同区域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b. 极昼与极夜:直射点位于昼半球中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位于夜半球中心→昼越短,夜越长。 -
判断昼夜变化的范围大小
- 区域性特点:同一地区的地表昼夜时长相等,不同地区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
极昼与极夜:直射点在昼半球中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在夜半球中心→昼越短,夜越长。
-
判断昼夜变化的范围大小(二)
a. 区域性特点:同一地区的地表昼夜时长相等,不同地区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b. 极昼与极夜:直射点在昼半球中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在夜半球中心→昼越短,夜越长。 -
判断昼夜变化的范围大小(三)
a. 区域性特点:同一地区的地表昼夜时长相等,不同地区地表昼夜时长不同。
b. 极昼与极夜:直射点在昼半球中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在夜半球中心→昼越短,夜越长。
六、课后探究阅读
1. 哥白尼、布鲁诺与科学探索精神
- 哥白尼的“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观点揭示了科学探索的严密性与严谨性。
- 鲜奥·布鲁诺的观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大的宇宙”,体现了人们对未知的追求和对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2. 如何通过日照图判断昼夜变化的范围
a. 判断自转方向:从北极星指向南极星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b. 判断太阳光线与经线的关系:重合的经线为正午12时,延伸至南北两极为昼夜分界。
c. 判断昼夜长短:直射点位于昼半球中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位于夜半球中心→昼越短,夜越长。
3. 如何通过日照图判读不同的节气
a. 确定昼夜时间范围的大小:直射点在昼半球→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在夜半球→昼越短,夜越长。
b. 判断节气位置:正午12时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的位置为二分日。
通过这六节课的系统学习,学生将全面理解太阳系中的地球及其运行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夜长之比
昼长=昼弧经度数/15=(12时-日出时间)×2;
夜长=夜弧经度数/15=(日落时间-12时)×2。
6. 变式图
无论是什么样的变式图,都利用上述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来确定所隐含的要素,抓住关键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将其转化为常规的图像,才是解题的好方法。
如下图甲中曲线反映的是某日昼长与纬度的关系(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将此图旋转90°,即得图乙。不难看出选取的是矩形光照图的一部分,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应为昏线,0°经线上为12时,180°经线上为0时,北极圈内发生极昼现象,B处昼长夜短,A处昼短夜长。
[例1] 观察下面几种光照图的转换,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两图中的A点是否是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
(2)下面两图是否是同一节气?
(3)2011年2月3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图中能表示当日全球日照情况的是]
答案 (1)两图中的A点是同一地点同一时间。
(2)两图是同一节气。
(3)A
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1为北半球,A点的经纬度是(90°E,0°),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其中昏线与120°E重合。图2为侧视图A点为(90°E,0°)昏线与120°E重合。
(2)图3为南半球俯视图,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图4为北半球斜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3)2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可知A项正确。B表示的为冬至日,C表示的为春秋分,D表示的为夏至日。
专题二 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及与日出、日落方向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1)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或与平分夜半球经线相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因此根据已知某经线的地方时利用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可推算出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该经线的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例如上图中,从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可知此时0°经线为6时,180°经线为18时,可推算出90°E经线上为12时,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90°E(或根据图示可知90°E经线平分昼半球,因此太阳直射点经度为90°E)。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多种方法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推算
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某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可以求出某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特殊日期:北半球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a.除了春分、秋分日之外,晨昏线任何时候都与南北半球两条相对称的纬线相切,两条纬线的度数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度数之和为90°。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90°。再据此时昼夜分布状况可确定太阳直射的具体纬度。
b.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5°,该夹角的大小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然后再据此时的昼夜分布状况,即可确定太阳直射的具体纬度。
例如上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与经线的夹角为20°,因此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为20°,又因为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确切纬度为20°N。
2.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其规律归纳如下:
(1)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极点除外)都从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
(2)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都从东北方向日出,从西北方向日落。
(3)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都从东南方向日出,从西南方向日落。
具体可借助下图加以理解:
[例2] 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列要求。
纬线23.5°S66.5°N90°N
正午太阳高度43°47°23.5°
(1)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________,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
(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
(3)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4分,则乙地(20°S,60°W)的昼长为____________。甲地日出________(方向),乙地日落________(方向)
答案 (1)23.5°N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