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班会课教案(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

    正文概述 十点多   2025-08-19 04:49:22  

    普教活动《香香甜甜粽子》方案设计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节日习俗;
    2. 知道粽子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3. 通过体验动手包粽子的乐趣,增强孩子们的兴趣。

    活动准备

    • 准备:粽叶、米(适量)、湿纸巾、彩笔、绳子等。
    • 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各种颜色的粽子,提问幼儿了解它们是什么形状和味道,并引导幼儿猜测是否可以自己包出不同的颜色和味道的粽子。

    活动过程

    1. 引入节日氛围
    2. 教师用彩笔为班级布置一个“香喷喷的香囊”(象征端午节),并描述节日的氛围。
    3. 通过提问:

      • 这是什么节日?
      • 那是什么粽子?
    4. 包粽子活动开始

    5. 老师示范如何将粽叶和米裹在一起,形成粽“壳”。注意动作要缓慢且均匀。
    6. 教师强调:粽叶的长度是关键,如果不对称或太多或太少,粽子会浮起来或者摔在下面。

    7. 幼儿操作体验

    8. 学生们尝试将粽叶和米裹在一起,观察是否能形成稳定的“壳”。
    9. 对于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

      • 如果粽叶不够长,可以先剪短一些;
      • 如果太多,可以用吸管吸掉多余的米。
    10. 自由操作

    11. 学生们将准备好的粽子放入盘子里,开始手工包粽子。
    12. 教师在旁边观察,注意是否有不愿意继续参与活动的学生,如果有,则引导他们完成更复杂的操作(如将粽叶撕成较小的块或调整粽“壳”的位置)。

    13. 展示与分享

    14. 学生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粽子后,教师提问:
      • 珰在你做的这个粽子是什么颜色?味道是怎样的?
      • 为什么选择什么样的颜色和味道来包的?

    活动总结

    • 教师总结:端午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强调“香香甜甜、粽粽飘然”的美好氛围。

    分析与反思:

    • 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操作速度和完成度。如果大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操作(如包裹粽叶和米),则可以继续增加难度;如果许多幼儿遇到困难,则需要提供指导。

    • 互动环节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提问关于节日的意义或象征以及与同伴分享节日生活中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 每个活动之间的过渡要自然,避免过于跳跃。例如,粽子创意包完成后,可以引导幼儿开始“香囊装饰”环节,继续增加活动层次感。

    通过以上设计,班级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并感受到节日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六年级班级教案: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目标设定:

    1. 认识和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名称、来历及风俗习惯;
    2. 发展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帮助幼儿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背景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爱民精神,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的习俗和主题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但其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未变。本次班级活动旨在通过趣味互动的形式,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氛,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活动准备

    1. 课件制作:收集与“端午节”相关的儿歌、故事、视频等资源。
    2. 材料准备
    3. 越阳草、彩笔、胶水(可选)。
    4. 画纸和绘画工具。
    5. 活动道具
    6. 网络图片展示端午节传统习俗。
    7. 布景、气球、彩带。
    8. 活动流程图:绘制初步的活动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2. 儿歌引入:播放《五月五》儿歌,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激发兴趣。
    3. 提问和讨论

      • “这是哪一天?”(“五月五”)。
      •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逐步提问: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4. 介绍端午的来历及习俗

    5. 教师讲述:简单介绍屈原及其故事,强调其作为“英雄”的伟大。
    6. 观察与讨论

      • 学生观察端午节家庭的传统活动(如挂艾草、插艾叶、穿彩衣)。
      • 小组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对 neighbor 的帮助。
    7. 制作粽子互动环节(15分钟)

    8. 材料分配:每个幼儿准备一包越阳草,教师提供胶水或剪刀等工具。
    9. 制作过程

      • 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制作一个粽子。
      • 学生讲述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
    10. 分享与交流(5分钟)

    11. 集体展示:幼儿将自己的粽子和名字介绍给老师和同伴。
    12. 提问与反馈

      • 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给粽子起这个名字?”
      • 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历和感受。
    13. 总结活动(3分钟)

    14. 教师总结
      • 端午节的意义、习俗。
      • 教师强调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15. 游戏环节:完成制作后,播放相关动画或视频增强趣味性。

    16. 结束与反馈(1分钟)

    17. 小组总结经验,教师总结活动内容。
    18. 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记录在班级活动记录本中。

    活动反思

    本次“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设计合理、内容全面。通过播放儿歌和故事,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制作粽子环节既体验了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混淆材料或缺少工具指导,这需要教师提供更多具体的帮助,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互动。

    下一步改进措施: - 丰富课件资源:收集更多的视频、动画和故事资源,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 提前准备材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前准备好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 - 增加互动环节:加入游戏环节或小组合作,进一步提升参与度。

    这次活动为幼儿园幼儿提供了了解端午节文化的途径,同时也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幼儿园端午节班级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人民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粽子来庆祝节日。本次活动将带领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习俗,并体验制作传统粽子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介绍端午节的历史和习俗,让孩子们了解“端阳节”的美好传说。
    2. 给孩子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与传统食物互动,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3. 探索粽子的各种不同形状和味道,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2. 精肉、米、皮筋(用于制作香囊)。
    3. 各色粽叶(大小、颜色各异)。
    4. 椰子、艾草(为粽子增添清香)。
    5. 长度适中的木棍作为龙舟的支撑。
    6. 活动前准备
    7. 将艾草和香料放在指定的位置,方便孩子们制作香囊。
    8. 做好端午节祝福卡片或手语操表演。

    四、活动流程

    1. 引出主题
    2. 引导小朋友“端阳”——“端”字在汉语中表示“是的”或“是的,”。“端阳”意为“粽子”,这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名字。
    3. 鼓励孩子们猜测“端阳节”的由来。

    4. 介绍端午节文化

    5. 教师带领小朋友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习俗:
      •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有挂艾草、贴艾带的传统。
      •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 粽子(粽子)是节日的象征,香气弥漫。
    6.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7. 体验传统食物——粽子

    8. 教师示范如何品尝粽子:闻香味、尝口感、分视角观察粽子。
    9. 提供食材小锅,帮助小朋友尝试制作简单的粽子(如米馅、艾叶馅)。

    10. 介绍粽叶

    11. 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粽叶,并引导小朋友观察。
    12. 教师介绍“粽叶”的基本特点:细长的叶子,象征着端午节的柔情与坚韧。

    13. 分享体验

    14. 鼓励小朋友们讲述自己尝过的粽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

    1. 活动效果
    2. 活动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传统食物的美味和文化内涵。
    3. 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改进方向

    5. 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粽子制作的小游戏或与孩子一起做手语操。
    6. 加强对材料的安全提醒,确保食材新鲜和正确使用方法。

    六、活动总结

    1. 总结端午节的文化习俗,鼓励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节日记忆。
    2. 提出未来活动的改进意见和期待。

    幼儿园端午节班级活动方案

    已知范本范文网,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已知范本范文网 »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班会课教案(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