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后反思范文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语文课程中也明确指出: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并通过读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能背诵优秀诗篇。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发现,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课题后,请学生认真观察,可以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呢?
“我知道安西是个地方。”
“我知道了作者要送别好朋友。”
“我知道作者的好朋友是元二。”
通过发现,大家轻松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作者是怎么样来送别的呢?”
教师恰当的过渡语把学生引到读中。接下来就是自由读古诗,读时提醒学生注意诗中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等大家都能正确读熟练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从诗中来发现,并拿起铅笔把发现批注出来。接到这个任务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发现。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时,我把这些写在板书上,通过交流自己的发现,诗中的地点(渭城)、人物(作者王维和好朋友元二)、时间(早上)以及当时的情景(小雨中青砖碧瓦的客栈和青翠的柳树,作者与好朋友不停的饮酒)一一展现在眼前。学生对古诗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
在了解诗情诗意后,学生的朗读也就更到位了。此时我的引导语也把学生的情感步步推进。
“王维与好朋友喝完酒后,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替诗人送一送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王维与好朋友告别之后,没想到竟成了永别。谁再能朗诵这首古诗,感受他们深厚的友情。
作者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之举把对朋友留恋、关切深厚之情尽展眼前。再配上《阳关三叠》悠扬委婉的乐曲,把情感渲染到了极点。
整节课结束了,学生的情绪却久久难以平静,诗人与朋友那深刻的友谊深深地烙在心中。